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在素有“诗城”美誉的重庆奉节境内,路桥集团承建的奉建高速白帝城长江大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钢箱梁焊接和主缆防护工程施工,全体参建人员锚定目标、大干快上,用智慧和汗水在波澜壮阔的长江上书写着新时代建功立业的靓丽篇章。
白帝城长江大桥是安康至来凤国家高速公路奉节至巫山(渝鄂界)段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1170米,主跨为916米加劲钢箱梁悬索桥,跨越长江宝塔坪河段。大桥奉节岸隧道锚深145.8米,采用无爆破掘进施工,为全国最长无爆破施工的隧道锚。
智慧护绿 诗城背后的“生态密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壮美诗篇道不尽白帝城风景之美,笔墨如椽记不尽大桥建设之难。白帝城长江大桥位于三峡生态核心敏感区,邻近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环境监测系统
“在施工前期,我们对周边的水文生态进行了实地勘察,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项目的环水保工作,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管理人员说道。
项目团队引进智慧水文环境检测系统,对施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水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调查与评估,制定详细环保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同时,成立专门的部门监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如水位、流速、湿度、PM2.5/PM10、噪音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项目管理人员说。
技术突破 攻难点治痛点疏堵点
白帝城大桥的水下基础位于长江北岸消落带的单向斜坡上,坡角接近45°,覆盖层是厚度为5~12米的乱石填土,基岩为泥岩,承台区域丰水期最大水深超过25米,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项目管理团队展开头脑风暴,探寻解决之策。
“在面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深水基础钢围堰施工难题时,我们采用潮汐水域倾斜岩面深水基础无围堰施工方法”奉建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介绍。这一方法是利用三峡水库每年潮汐水位变化的规律,在第一年枯水期搭设钢平台和钢栈桥,丰水期进行水下桩施工,第二年枯水期完成承台及塔柱的出水施工。项目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成功地控制了深水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工期和成本。
智能缆载吊机可视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钢箱梁吊装过程中,项目还通过智能缆载吊机可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吊装过程缆载吊机行走姿态、钢箱梁倾角、吊装同步性、钢箱梁上下游高差等数据,成功克服了深水区运输驳船抛锚定位、巫山岸岸坡长、荡移距离远等困难,仅用时56天便圆满完成大桥钢箱梁的吊装任务,是奉建高速“两桥一隧”三大控制性工程中首个贯通的项目。
匠心建造 用心铸就高质量工程
白帝城长江大桥奉节岸锚碇设计为隧道式锚碇,位于奉节县宝塔坪社区,隧道锚洞身依次下穿酒店、社区、学校区域,长度达147.8米,最大坡度达41°,隧道锚如何又快又安全进行施工是项目团队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针对隧道锚的开挖、出渣、锚塞体回填及洞内散索鞍安装等关键工艺开展研究,确定锚碇极限承载能力和最大变位,提出隧道锚结构形式优化和加强措施,得出不同状态下锚体及围岩的变形、流变、强度、破坏特征结果。在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下,项目提前计划工期1个月完成了隧道锚的施工,并依托隧道锚施工,获得了国家专利7项、省级工法2项,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自进场以来,项目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推动技术创新相结合,组织党员骨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钢箱梁吊装上采取了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吊装智能建造技术,对缆载吊机运行状态、行走姿态、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数据展示平台进行可视化展示,应用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吊装智能建造技术,提高对钢箱梁吊装过程的控制,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加快吊装施工进度,节约工期约15天,降低成本约100万元。
白帝起飞虹,连江绘新图。截至目前,项目整体形象工程已完成约90%。大桥建成后,将对带动奉节周边,尤其是三峡第一村旅游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助力长江经济带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