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公布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名单,贵州路桥集团秦桂芳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3月6日,“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巾帼大宣讲暨表彰活动在贵州广播电视台举办,秦桂芳受邀参加。
秦桂芳,女,198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现任贵州交投集团所属路桥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先后荣获贵州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
参加工作二十载,秦桂芳始终保持筑路架桥初心,用青春和汗水,在项目建设一线书写芳华,用智慧和创新,在贵州万桥飞架的生动实践中诠释巾帼担当。
扎根基层 书写“她”担当
2004年,秦桂芳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后,怀揣着筑路架桥的青春梦想,毅然投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第一个参与的项目就是世界级大桥——广州新光大桥。该桥是一座飞雁式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箱桁拱桥,主桥长度当时世界第一,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建筑规模大、技术标准严、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桥梁。在参与建设广州新光大桥两年时间里,跑现场、做方案,调整、大修、重来,循环往复,经过多名专家的耐心指导,一份份扎实的技术方案最终通过评审,这一时期日夜奋笔积累的经验成为日后独挑大梁的勇气和自信。
建成后的广州新光大桥
工作中的秦桂芳(左三)
此后,她继续扎根一线,投入广珠城际快速中山小榄水道特大桥、花安高速公路、三荔高速公路、北京冬奥重大保障高速项目延崇高速河北段ZT6合同段、贵金高速第十合同段、贵平高速公路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负责施工方案编制、项目策划、施工组织、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多项工作,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工程师。
创新破题 贡献“她”智慧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深耕,所以不凡。对于秦桂芳来说,项目建设就是工作的“根”,沉浸在技术创新中的她对项目建设愈加热情,钻研技术已成为她生活的另一种慰藉。秦桂芳始终以建设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结合项目难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技术创新。她不断向省内外专家请教,拓宽知识领域,提升专业水平。2022年,她参建的延崇高速河北段ZT6合同段荣获“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品质示范工程”双项荣誉,并斩获河北省2021年建筑协会建设工程安济杯奖(省优质工程)。该项目还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
多年来,秦桂芳在技术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5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荣获省级公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以及省级土木建筑工程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她参与的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步履式同步顶推系统集成技术》被评价为“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她还主持了多项技术研究课题,如《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高效爆破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基于精细化建造的山区悬索桥钢桁梁智能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均取得优秀成果。
工作中的秦桂芳(左五)
直面挑战 绽放“她”力量
贵州素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称,秦桂芳参建的贵金高速控制性工程——金烽乌江大桥,是贵州桥梁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作为贵州省内第一座采用预制索股法施工的超宽(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金烽乌江大桥技术难度极高。秦桂芳率队编制了《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乌江特大桥锚碇专项施工方案》等几十个专项施工方案,并获专家评审会一致通过。
金峰乌江大桥
最终,金烽乌江大桥仅用20个月成功合龙,在150天的钢桁梁拼装、吊装、安装施工周期内,实现了63万套高强螺栓零扩孔、零误差合龙的建设目标。施工中创新使用的非连续预拼钢桁梁精细化施工技术,突破了山区架设钢桁梁的场地限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钢桁梁制作、拼装、吊运安装全流程的数字化设计与虚拟拼装技术,节省了2000平方米的临时施工场地,既满足了环保要求,又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并提名“2018—2023年度全国十大最美桥梁”。
如今,秦桂芳肩负起路桥集团科研课题管理、科技成果申报等重任。每当项目遇到技术难题,她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精干高效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团队。她常说:“你干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尽量把它干好。”这句话不仅是她的信条,也是她多年来在交通建设领域不断攀登高峰的动力。
风雨兼程,矢志争先。在交通强国建设的道路上,秦桂芳将继续勇立创新潮头,攀登技术高峰,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在大桥脊梁上绽放芬芳,为贵州乃至全国的交通建设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